此帐号已被封,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
文章于 2017年7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微信屏蔽
其他

妙法蓮華經大意  (第三十六集)

2017-03-06 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

妙法蓮華經大意  (第三十六集)  1981/7  台灣圓覺寺  檔名:08-002-0036

  實際上眾生的煩惱,佛在經論上都給我們說得很詳細、很明白,而我們聽了之後,確實把它當作耳邊風,也就是空過了。譬如在《唯識論》裡給我們分析的,八識五十一心所,雖然是從綱領上來說,但是也已經相當詳細。我們就拿最簡單的,所謂說大乘入門的,這個入門剛才講是相當重要,譬如在唯識裡頭百法是入門,我們幾個人會用百法?百法學了不過是學習名相而已,不能把百法運用在我們生活上,怎麼叫學佛?學了之後就要運用在生活上,就像我們每天穿衣吃飯一樣,根本少不了。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心裡一起心、一動念,就曉得哪一個心所,這就不迷了,曉得哪個心所起作用,這個心所是善、是惡。善與惡都沒有關係,為什麼?因為那是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。問題就是你要覺,你不能迷,覺了叫佛菩薩,迷了是凡夫。覺了心清淨,不為煩惱所動;迷了的時候,你就被煩惱所轉。覺心是清淨的,迷心是不清凈的,是染污的。所以從這個地方,我們自己就是常常要檢點自己,實際上這早晚課誦,早晚課就是檢點自己,這才真正是無量無邊的功德。

  每個人的煩惱可以說統統都具足,但是對於煩惱的輕重各人不一樣,譬如說有人貪心重,有人瞋恚心重,有人愚痴重,這不相同。我們要對治,佛法開頭就是講對治,對治要撿重的先治,哪一條最重先治哪一條。貪心最重的人,我們先對治它,則用布施;瞋恚心如果最重的時候,那就先對治瞋恚,修慈悲、修忍辱。所以八萬四千法門從哪裡來的?從八萬四千煩惱而來,沒有煩惱不需要對治,法門也沒有!因為有煩惱,所以佛才建立法門。由此可知,法門是屬於方便法,以方便法來對治有為法,有為的煩惱消除、沒有了,方便法也不要,不需要對治那也沒有建立,這時候心才清淨,這叫真正修行。如果我們的煩惱習氣隨它增長,並不想方法來對治它,不覺悟,這在佛法無論你用什麼樣的功夫,都沒有成就。換句話說,你這個病不治,你不醫不治它,你的病永遠存在,怎麼樣強打精神你的病不會好的。所以一定先要對治習氣煩惱,能治煩惱這是第一個條件,你不治你就無從對治,先要治,先要能夠辨別。

  【三乘五性皆佛之子。故曰多諸子息。】

  『多諸子息』是比喻,經裡面講「多諸子息」,大夫有許多的兒女,這是比喻佛有許多弟子。『三乘』是聲聞、緣覺、菩薩,如果把人天合進去有五乘。『五性』,這是講菩薩種性,聲聞種性就是二乘種性,不定種性、無種性,是說這個五種性。我們自己要曉得,「三乘」裡面,我們屬於哪一乘;「五性」裡面,我們屬於哪一種性,但是可以培養的。當然我們在五性裡頭,哪個不希望我們最好能夠具足菩薩種性,唯有菩薩種性才能夠當生成佛,其餘的種性這一生都辦不到。「三乘五性」,我們每個人統統具足,心外無法,法外無心;換句話講,我們哪個種性現前。正如同十法界,十法界的種子我們哪個人沒有,也統統具足。佛在《華嚴經》裡面講「一現九隱」,我們現前十法界,阿賴耶識十法界種子,我們現在現的是人法界,其餘的九法界不現,一現九隱。我們為什麼不現佛法界,而現的人法界?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去著眼、去追究,把這個事情真相搞明白了,那真是在這個十法界裡面,無盡的時空裡面,我們是隱現自在,那跟佛菩薩有什麼兩樣!

  菩薩種性,我給他們幾個人寫了八個字,現在算命的風氣很盛,算命要看八字,我也提了八個字,菩薩的八字。如果你們具足這八個字,你就是菩薩菩薩種性,第一個是誠敬,誠於中,敬表現在外一切恭敬。我們打開《禮記》第一句話,「曲禮曰,毋不敬」,毋不敬就是佛法裡頭的一切恭敬。誠是真誠,絕不是虛偽的,是真誠的恭敬,十大願王裡面你們看看,第一個「禮敬諸佛,稱讚如來」,從這學起,「廣修供養,懺除業障」,這個四條才把自己變成為菩薩,變成為法器,有資格修學一乘大法,要具備這四個條件。所以十大願王前面四個條件是根本,根本條件。我給諸位說的,第一個是誠敬,第二個是平等,第三個是清淨,第四個是慈悲,如果你能夠具足這八個字,你是菩薩種性。這八個字都是我們自己的性德,可是如果我們沒有修德,我們的性德不能夠顯現,統統是我們本性裡頭有的。我們修什麼?就修這八個字,我們修誠、修敬、修平等、修清淨、修慈悲。在家庭、在團體、在社會,與一切大眾相處我們就修這八個字,這個叫修菩薩道。下面兩句:

  【此方機息他土緣熟。故曰以有事緣遠至餘國。】

  這個兩句就是這個意思,諸佛菩薩應現在世間沒有來去,隱現自在。佛菩薩住世是感應道交,眾生有感,佛菩薩就有應。如果你真正具足了菩薩種性,再給諸位說,這種應現的機緣從來沒有止息過。我們講晝夜二十四小時,佛菩薩都在你的周邊,從來沒有一分一秒離開過你。你要是心到清淨相當一個程度,你自己就看出來,你就覺察到,無時無刻不在!我們之所以不能夠覺察,實在講我們自己的業障太重,不曉得佛菩薩就在我們身邊,從來沒有離開我們過。到你自己明白,你對於佛菩薩的恩德才真正體會到,這個恩德太大了,父母之恩、老師之恩沒有辦法相比,不能比,無始劫來從來都沒離開過。我們今天不知道,不知道他也在,不是說不知道他就離開了,不是的,知道他在,不知道他還在。就正如好像空氣一樣、虛空一樣,空氣我們什麼時候離開過它!一旦覺悟那就是念念覺,六祖所說的「惠能心中常生智慧」,這不假,念念覺悟,六根接觸六塵境界,無有不覺。可是迷人不曉得事實的真相,見到佛菩薩有的時候出世,又滅度了,這個示現的出世、滅度,是就眾生顯著的機緣。

  所以佛示現在教化眾生有兩類的形象,一類叫顯應,一類叫密應,密是不顯,是你自己清淨心當中才能夠覺察,才能夠感應。這個顯應那不一定要清淨心,比如釋迦牟尼佛當年示現在這個世間,哪一個人看到佛來了,你心不清淨也看到佛來,這叫顯應。密應從來沒有離開,但是你自己不能覺察,心地清淨到相當程度的人他知道、他覺察,覺察佛在自己身邊,覺察佛在每個眾生的身邊,他知道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這段是講的顯應,這個地方眾生機緣息了,就是在現階段能夠深信不疑、依教奉行的這些人,佛都接觸到,都把這些理論方法教給他們,沒有住世的必要,他走了,為什麼?他再住世間的時候也沒人跟他學;他方機緣成熟了,他就到那個地方又去現身。是不是此地滅了他方出生?不是的,不生不滅。這個道理《楞嚴經》裡面說得很清楚,「隨心應量」,這理實在是相當深,可是雖然深不是不能懂,要很細心的去體會。底下幾句話很要緊,我在此地念一念,諸位要好好的記住。

  【佛既去世。】

  這個我們從跡象上來講,佛菩薩離開世間,示現的滅度。

  【眾生稟受邪教。故曰飲他毒藥。】

  這個經文裡面講『飲他毒藥』,就是這個意思。我們今天的情形就是這樣的,佛不住世,正法沒有人弘揚,邪法熾盛在世間,眾生接受的是邪教!

  【既受邪教。增長執見。流轉生死。故曰藥發悶亂宛轉於地。】

  這不就是我們今天社會的寫實嗎?可是諸位要特別記住,邪與正不容易辨別。為什麼?邪教拿著佛像、拿著佛經,做他們傳播邪知邪見的工具,所以你看到這是佛法、這是佛經,他講錯了。你仔細聽聽他也講得不錯,給諸位說,如果他不教你離言說、離名字、離心緣相,怎麼講都是錯的。為什麼?教你念《法華經》,你就執著在《法華經》上那錯了!那正如法達禪師遇到六祖一樣,沒有遇六祖之前,他被《法華》轉那就錯了,那就是邪知邪見。這種叫門內外,門外外道容易看得出來,門內外看不出,這真正要慧眼。遇到六祖大師再給他一開示,恍然大悟,從今以後他轉《法華》,為什麼?不執著了。所以一些如果說是法師大德來給你講經,講的是名相,分別名相,執著名相,這都是增長執著知見,知見就是邪見。你看《楞嚴經》裡頭講「知見立知,是無明本」,那不是邪見是什麼?所以我勸大家研究歐陽大師的「佛法非宗教非哲學」。他一語就道破,佛法是破執著的,絕不是叫你增長執著的,你增長執著、邪見這錯了,所以門內外可怕。

  我當年親近李老師,一跟他見面,他就提醒我要注意,他說門外的外道,像基督教甚至於一貫道,你很容易辨別,那是外道。門內外不容易辨別,而且門內外的又多,《楞嚴》裡頭第六卷末尾,「四種清淨明誨」裡面,佛說得很清楚,在末法時期魔王派他這些子孫,魔子魔孫都在我們佛門裡面出家,都披上了袈裟住在寺院裡頭來弘法利生,弘的全是魔外,魔道、外道,我們怎麼能認識?我們怎麼能夠辨別?這就是滲透進來,而且人數之多,佛說「邪師說法如恆河沙」。所以在這個時代,你要是遇到正法,遇到一個真正善知識,你想想看,若不是善根福德因緣具足遇不到,真正遇不到。而且正法道場,再給諸位說,時間大概都不長,為什麼?時間一長魔進來了,給你破壞、擾亂,魔是專來破壞道場的。所以正法道場往往都是曇花一現,但是這個一現,要是有緣的人遇到,得的這個利益無量無邊。如果我們在整個時間裡面來說,空間裡面來講,佛出現在世間也是曇花一現。你們想想釋迦牟尼佛出現,拿我們中國記載的算法到今年,也不過三千零十年。

  而底下一尊佛出世,彌勒佛再示現在我們人間五十六億年,五十六億年比起釋迦牟尼佛整個法運一萬二千年,豈不是曇花一現嗎?真是曇花一現。末法時期這個弘法正法道場也是曇花一現!我常常勸諸位說,你要在這裡學真東西,你才能夠得真受用,我們在正法道場一天、二天,你自己要是果然開悟,你這是一了百了。如何才能夠得到正法利益?就是信解行證,要有堅固的信心,正確的理解,依教修行,求的就是要證果,就是要證實佛所說的境界。具體說來,我在講堂裡面都跟大家講過,具體的講,能證的是一心不亂,我們現在念佛,我們就是求一心不亂;所證的是一真法界,你只要得一心,你所見到的法界就是一真。在我們淨土法門裡面講寂光淨土,寂光淨土與我們現前的生活不二,我們現在這個心不能專一,所以見不到。所以道是什麼?道是一心不亂。一心不亂在哪裡修?在事事物物上修,待人接物裡頭都要學個清淨心,學個如如不動,學個不取於相,如如不動,修這個。修的是這個,學的是這個,證的還是這個,信解行證都是為了這個,這叫真修行,這叫正法。底下說:

  【佛思救拔。還復示生。如長者之歸家。】

  受了邪教之害他才曉得回頭,被它迷住了,到以後受它的害這才回頭;只要你有回頭的心,佛菩薩這又示現在你面前。你這個心還沒有回頭的意思,佛菩薩不會明顯的教你,為什麼?你不能接受。肯接受的時候就教你,可是教你的時候有一個條件,那就是底下這一句話:

  【四眾敬仰。如諸子之歡喜。隨順古式。】

  這是教學的方法、原則,學生的條件就是『敬仰』,誠敬、仰慕,這個語是雙關的,對老師誠敬、仰慕,對於法門誠敬、仰慕,這樣才行。我對老師很尊敬、很仰慕,對於這個法不太尊重,這不行,不能成就;對於法很尊重、很仰慕,對老師瞧不起那不行,這個機緣都沒有成熟。所以尊師重道是同時的,一個人具足這個條件,佛菩薩就教化這一個人,這一個人就成就;大眾有這個修學的態度,佛就示現在大眾當中來教化。昨天我給諸位說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,你一個人發心就能夠利益一切大眾,我們可以利用這個錄音。所以在以往多少這些大德們自己證果,證了果怎麼樣?與眾生沒有緣,就是眾生對他不尊重,沒有說法的機緣,那只好去住山、去閉關,去隱居起來,求他自己的深造,不能夠利益眾生。

  今天情形就不一樣,今天沒有緣,沒有緣你可以,在從前就是一個是著書,我沒有緣,我能夠把這個著作留傳給後世。可是在從前留傳不容易,為什麼?以前沒有印刷,要靠手寫。手寫的本子,如果沒有人尊敬你,他對你這個東西根本就不重視,你寫這個東西流傳不到幾年就沒有了,失掉了。今天印刷術發達,印個幾千本到處散,總有一本、兩本會傳下去,會被那個有善根福德的人他遇到了,他拿去發揚光大。所以這個情形不一樣,比從前來得方便。更方便的錄音,如果將錄音帶流通出去,這就度了很多人。雖然邪知邪見熾盛在世間,不怕,俗話常說「不怕不識貨,只怕貨比貨」,那個信邪的人他沒有聽過正法。他如果聽到正法他兩個比較,他就曉得了哪個是對,哪個是不對,哪個應當取,哪個應當捨。這是今天科技發達有這些方便,一個人住在茅蓬裡,住在關房裡也能夠弘法利生,也能夠把佛法流傳在世界各個角落。這就是我們要善用大眾傳播的工具,我們要會用這個東西。

  『隨順古式』,「古式」是講原理、原則,諸位要懂得這個,千萬不要望文生義,我們要墨守成規那就錯了,為什麼?你要採取古代的方式,在今天行不通。我昨天也給諸位提示過,佛法的復興必定在中國大陸,但是,如果要建立像從前那種的叢林,恐怕是不可能。為什麼?以前那個叢林制度,是農業社會時代的產物,今天已經進入到工業時代,進入到太空科技,不會再有從前那種叢林出現,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。往後的佛法會向什麼方向發展?會向學院、向大學,向這個方向發展。現在我們也能看到一點跡象,我們立法院已經通過,大學裡面已經正式可以設立宗教學院,跟現在的學院完全一樣。既然有獨立的學院,當然就能夠發展為獨立的大學,將來以後就是大學學院取代了叢林。可是這裡面就有一個嚴重的問題,如果他教學的方法、思想,採取現在一般的,現在新潮流的,那這個佛法就變質。這裡就要講「隨順古式」,佛法就復興!隨順古式是什麼?古式跟今式最大不相同地方,古式不著相,就是《起信論》裡面講的三句話這就是古式。「離言說相,離文字相,離心緣相」,這十二個字記住,這就是隨順古式,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,這是佛佛道同,佛法就現前了。我們今天世間宗教學術都是著文字相、著言說相,不離心緣相。所以歐陽大師說「佛法非宗教非哲學」,他著相,他用的是分別心,就是用的是第六識、第七識,第七識的執著,第六識的分別,他用這個,用這個這是世間法。古式是什麼?不用這個,轉八識成四智,佛教我們用平等性智、用妙觀察智、用成所作智,這叫隨順古式。諸位千萬要記住這句話,這才是隨順古式的真實義。

  【故曰依諸經方求好藥草。備詮三學三德等法。故曰色香美味皆悉具足。諦審法門。為說勸修。故曰擣篩和合與子令服。能依教修。便斷煩惱。出離生死。故曰速除苦惱無復眾患。】

  底下這個幾句,諸位細細去看,我不必再說,但是這個話裡頭句句都重要。『三學』是戒定慧、聞思修,可是這個東西前面給諸位講,你要隨順古式,古式是古佛所傳的原理、原則,你要不會,不會你就死在三學裡面,那就是佛講的「無益苦行」。這個苦行要有利益我們學,苦行沒有利益你學它幹什麼?學佛從哪裡學起?從戒學起。但是你要曉得,為什麼叫你學戒?因為戒能幫助你得定,你這個心一天到晚在外頭攀緣,戒是教你什麼?這心收回來,這個也不許,那個也不許,叫你攝心,作用是這個。所以戒是定的方便,它的目的是得定。現在學戒的人不能得定,為什麼不能得定?他死在戒裡頭。戒是個樓梯,樓梯是個工具,叫你爬上上一層去,好了,你就執著在樓梯上,我不走了,那一層永遠爬不上,這叫死在戒條之下,不曉得它是個工具。定是不是目的?不是的,定還是工具,定是叫你開慧。佛法就是叫你開智慧,叫你大徹大悟,定是開慧的工具,戒又是得定的工具。我們如果說方便,這個戒是方便之方便,你要曉得這個道理,不但是戒不能夠執著,定都不能執著。小乘人不能夠開悟為什麼原因?他執著定,所以佛說的「墮在涅槃坑」,涅槃就是定,墮落在無為坑裡面,他執著,他不能捨離。

  《圓覺經》裡面,這是我們剛剛講過的,《圓覺經》第二章,「普賢菩薩」這一章,就是講的修行最高指導原則;「文殊師利菩薩」第一章是講開悟,那是講的慧學,講的開悟。普賢菩薩這章是講的修行,一個是解門、一個是行門最高指導原則,《圓覺經》的前兩章。最高指導原則是什麼?「遠離諸患」,世間一切法是諸患,佛的戒定慧也是諸患,戒定慧是什麼?它對治貪瞋痴的。沒有貪瞋痴哪有戒定慧?所以戒定慧是方便法,你要把它當作真的那糟了。我們現在有病,病是貪瞋痴,戒定慧是藥,有貪瞋痴的時候必須要服這個藥,貪瞋痴沒有,戒定慧也不要,那有了戒定慧又出了毛病。所以六祖說「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」,六祖大師連戒定慧也沒有。你要不相信,你去看《壇經》,印宗法師遇到他的時候,問他黃梅宗旨有沒有講禪定、般若?六祖大師說不講。他說為什麼不講?「禪定、般若是二法,佛法是不二法」,想想它這個意思。禪定不講,那個戒當然更不講了。

  這就是告訴你直截了當以心傳心,這是禪家所謂是「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」。這個境界在我們淨土法門裡面來講,理一心不亂的境界,這是最上乘。我們要明瞭這個理,明瞭這個理你才曉得,我們現在有病我們吃藥,病好了藥也不要,你才懂得這個道理。如果說你在今天,我有病吃藥,我連那個藥也執著,那你病加深,本來一重病,現在把那個藥又加深,又增長一重病,這個諸佛菩薩流眼淚。所以要曉得哪是病、哪是藥,藥是幹什麼用的,不能從藥裡頭再起副作用,又增加了別的病,這個麻煩就大了。這是我們今天所以不能開悟、不能入門的根本原因在此地。講義諸位要細細的看,最好能夠把經文也看一遍,我們在此地聽講才會有味道。我講的都是經裡面的話,但是你不看經,你不曉得,你看了經之後,才曉得哪一句話是哪一段經文的意思。好,下課。


淨空法師專集網站http://www.amtb.org.tw/

宣化上人万佛城:http://www.drbachinese.org/

般若文海:http://boruo.goodweb.cn/index.asp

佛弟子:www.fodizi.com

免费请经书网址:http://www.fodizi.net/fojiaoxinxi/737.html

佛学视频网:http://www.fxsp.org/category/index33.html

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:http://www.sxjyqqw.org/

●华藏卫星电视台

阅读原文进入“万善生净土”微店免费结缘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